春耕时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生丰村小麦连片种植区,耙地机、播种机、压土机等轮流上阵,机械轰鸣声不停于耳。生丰村村委会委员高飞一边查看土壤平整质量、播种深度等环境,一边批示着现场功课。
“我们依托社会化办事,实现从耕种、植保到收成的全程机械化操做,推广全域水肥一体化种植。”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成长核心从任霍耀告诉记者,本年乌拉特后旗农做物播种总面积19。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达12。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以上。 (经济日报记者 余 健)。
连日来,正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友联二社玉米地里,十多台地膜收受接管机来回穿越功课,清理土壤残留地膜,为下一步玉米播种做预备。现场担任人李志强引见,收受接管的残膜将运往本地工业园区进行资本化再操纵,加工后可唱工业燃料、再生塑料成品等。
巴彦淖尔市有1300多万亩耕地,素有“塞外粮仓”之称,客岁粮食种植面积不变正在548万亩,粮食产量达58。7亿斤,小麦、向日葵、马铃薯等做物刷新内蒙古单产记载。
“巴彦淖尔市提前谋划摆设春播出产工做,科学下达粮食播种指点使命,激励小麦区域化、渠域化集中连片种植。同时,不变特色高效经济做植面积,添加种植效益。目前,全市农资供应、科技培训、社会化组织办事等均有序开展。
“这是供港蔬菜一期项目,目前正正在进行小麦播种。等小麦完成收成后,我们将正在这里种植广东无机菜心。”高飞告诉记者,该项目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做社取相关公司合做,实现多元化农业财产成长。